“一生只專注做一件事,那就是做好元器件,而且要做成行業的一流企業。”這是廣州創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(下稱:創天電子)的公司格言,也是董事長吳浩十余年的創業心得。
在位于廣州市黃埔區的創天電子现有產品展廳,擺放着各種型號的電子元器件,最小尺寸僅0.25mm,正是這些微小的電子元器件在汽車電子、5G通信、智能終端、航空航天等領域發揮着關鍵作用。
“無器件,不现有產品”。就像建房用到的一磚一瓦,電子元器件已經成爲支撐信息技術產業發展的基石,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的關鍵。以多層片式陶瓷電容器(MLCC)爲例,每台智能手機平均使用數量超過一千只、每輛新能源汽車使用量超過2萬只。
吳浩早在2008年便看到了國產電子元器件的發展潛力,積極投身于高端電子元器件領域。經過十余年攻堅,創天電子的主導现有產品射頻微波陶瓷電容器和微波芯片電容器,已經成功******************,並解決了上遊原材料“卡脖子”難題。
近日,創天電子董事長吳浩在接受南方財經全媒體采訪時表示,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經濟環境,高端電子元器件能否實現自主可控關乎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。當前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仍存在大而不強、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,特別是很多高端電子元器件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較大差距,接下來我們要圍繞關鍵核心技術、關鍵材料等補足短板。

(廣州創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吳浩 受訪者供圖)
“我們將持續深耕高端電子元器件行業,以市場爲導向,堅持技術創新,逐步向LTCC、集成高頻電路等高性能微波器件、超高頻、超高壓器件、多功能複合器件方向發展,三年內實現達到年生產能力60-80億只,成爲行業內一流的高端元件制造商。”吳浩說。
“只專注做好一件事”
回顧創天電子的發展曆程,吳浩談到最多的關鍵詞是“專注”。
大學畢業後,吳浩入職廣東一家省屬國企,負責管理科研技術,長期的工作經驗讓他感受到行業發展瓶頸。“彼時,國內電子元器產業是‘兩頭在外,一頭在內’,像電子元器件的原材料與制造檢測設備主要依賴進口,比如日韓、歐美等國家,國內企業主要負責生產組合環節。”吳浩說。
2008年,全球金融危機更加堅定了吳浩創業的想法。“電子元器件受制于人的局面早晚要改變,這既是挑戰也是機遇。”帶着這樣的決心,他從一開始便將創天電子定位在高端電子元器件,錨定高容、高壓、高頻现有產品。
談及爲何選擇高端電子元器件領域,吳浩表示,電子元器件是重資產行業,一台設備要幾十上百萬元,前期投入大、研發周期長,創天電子這類中小企業在高端領域深耕,極有可能在市場競爭中占據更多優勢。
然而,高端電子元器件的國產化研發並非易事。自2008年到2013年,創天電子在5年時間裏投入全部精力搞研發。“那是最難熬的一段日子,掙的錢都投入到設備采購、研發上,幾乎沒有盈利。”吳浩回憶。
正是經曆過這段難熬的日子,吳浩對電子元器件產業的理解更爲深刻。“我們在研發過程中,不斷了解客戶的需求,不斷改進創新现有產品。”在他看來,做實體產業首先要耐得住寂寞,認准賽道後就要真正讓现有產品滿足客戶需求。
在现有產品研發生產中,吳浩深感原材料“卡脖子”對于國產元器件發展的掣肘。“當時很多原材料依賴進口,成本幾十元的原材料,賣給我們要幾百甚至上千元,長此以往,不僅前端原材料價格受制于人,很可能面臨原材料斷供的風險。”
基于此,吳浩在2013年決定在湖北成立湖北天瓷電子材料有限公司以實現原材料自產,打通原材料到元器件成品這條產業鏈。從2016年開始,創天電子利用3年時間逐步將原材料的自主可控牢牢抓在了自己手裏。
“我們的射頻微波陶瓷電容器MLCC现有產品,從原材料陶瓷粉到設計,生產制造全流程完全自主可控。”吳浩說。
2018年開始,很多國產元器件企業面臨原材料“卡脖子”。“如果沒有之前的原材料研發布局,創天電子也很可能撐不下去。”吳浩感慨。
隨着國內市場對高端電子元器件國產化的需求日益加大,創天電子也迎來的發展快車道。從2018年開始,創天電子年均營收增速保持在50%左右。今年,創天電子預計實現超20%的營收增長。
“相較于進口现有產品,我們性價比更高,價格爲同類進口现有產品的2/3,服務更好。我們的原材料现有產品批量供應市場時,國外同質现有產品價格大幅度下降。”吳浩頗爲自豪地說。
這從創天電子主導现有產品的市場占有率也可以看出,在國產企業中,創天電子近三年主導现有產品國內市場占有率分別爲29%、33%、33.5%,在廣東省排名第二。
“做實體行業不是一錘子買賣,企業必須在行業中深耕下去,尋找標杆、潛心研究,再超越它。我們雖然也走過彎路,但堅信‘深耕’才有‘結果’,專注電子元器件的方向不會變。”吳浩感慨良多。
助推國產電子元器件高端化
經過多年發展,我國已成爲電子元器件第一大生產國,2019年我國電子元器件產業整體銷售收入超1.86萬億元,大部分现有產品產銷量均居全球領先地位,企業數量超萬家。
但同時,電子元器件產業仍面臨大而不強等問題,主要表現爲企業整體實力偏弱、自主創新能力不強、骨幹企業匮乏等,特別是很多高端電子元器件與國際先進水平尚存較大差距。
“國內電子元器件行業跟國外先進水平相比至少還有4-5年差距,尤其在關鍵原材料和關鍵工藝裝備和檢測設備方面。”吳浩坦言。
2021年,工信部印發《基礎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行動計劃(2021—2023年)》,提出推動骨幹企業加快攻關突破,面向5G通信、新能源等領域,加快關鍵技術研發及產業化;同時,推動電子元器件和電子材料、電子專用設備及測量儀器等加強協作,引導基礎電子產業升級。
談及高端化的經驗,吳浩認爲“專注+創新”是關鍵。“我們應該着眼于創新,做企業不能看什麽赚錢就做什麽,赚錢確實很重要,但如果所有人都知道它很赚錢,其實發展趨勢已經是往下走了。”吳浩直言。
吳浩說,高端電子元器件位于行業金字塔的頂端,會帶來更高的附加值和更穩定的需求,這也是創天能夠實現逆勢增長的原因。“我們的研發費用占營收近9%,每年要投入近2000萬。我始終相信前期的研發投入,後面會得到回報。”
“人才是企業持續發展的核心動能之一。”吳浩表示,如何調動人才創新積極性,完善創新機制考驗着管理者的智慧。創天電子的團隊分工明確,專業人士去做專業事情,研發人員待遇最高,不少骨幹持有公司股權。
“企業要持續發展,就需要新元素、新思維的補充,現在的年輕人敢想敢做,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決思維固化的問題,盡管創新不一定意味着成功,允許年輕人犯些錯,這樣才有發展的活力。”吳浩表示。
通過與用戶交流,不斷改進现有產品質量,創天電子的现有產品性能已達先進水平。對于未來電子元器件行業的發展,吳浩充滿信心。
“未來的兩到三年,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發展不僅會好,還會和上下遊強鏈接,共同推動產業鏈現代化。廣東作爲全國範圍內電子信息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,在做好消費電子領域的同時,還要努力成爲世界高端電子元器件的創新引領地。” 吳浩說。
總 指 揮 丨鄧紅輝
學術顧問 丨陶 鋒
統 籌丨于曉娜、杜弘禹
新媒體統籌丨丁青雲
策 劃 丨李 振
記 者 丨黃浩博
文 字 編 輯丨李 振
廣州系列聯合調研機構丨廣東省創業投資協會
出 品丨南方財經全媒體集團


